这个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微调,释放出什么信号?

衡阳资讯助手1 2022-06-10 09:16:4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陈文静认为,今年以来虽然全国多个城市对房地产政策进行了优化,但“房住不炒”底线仍在,一线城市整体市场基本面较好、人才导入能力较强,其政策调整预期相对较小,预计仍以微调为主,更多以疫情纾困或引进人才等为突破口,…

来源:新京报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微调限购引发关注。

据悉,近期,广州优化了住房限购政策,将此前非本市户籍购房需要连续60个月社保或个税证明变为中间允许累计不超过3个月的断缴或补缴记录。

相比于二三线城市蜂拥而至的楼市政策松绑,一线城市向来较为克制。如今广州微调限购政策,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也会逐步宽松?北京、上海、深圳会跟进吗?在业内人士看来,一线城市政策调整预期相对较小,预计仍以微调为主,更多以疫情纾困或引进人才等为突破口,修复市场信心。

广州外地户籍家庭购房允许社保断缴3个月

针对广州限购松动的市场传闻,新京报记者电话咨询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确实出现了两条政策调整,非本市户籍的居民家庭购房,需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保或者个税证明中,允许除起始月外累计不超过3个月的断缴或补缴记录。此外,对于非本市户籍退休人员,能提供在广州市退休的证明材料,退休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证明,家庭名下查无房产且提交资料符合要求的,可限购一套商品住房。

在此之前,非广州市户籍的居民家庭购房必须具有连续5年的证明且不能中断。早在2017年3月17日,广州限购升级,连缴社保从3年变5年,非广州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广州市限购1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买住房。

此次松动,意味着此前没有购房资格的一部分人将拥有买房机会。中指研究院广州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表示,当前广州楼市仍处于“筑底”阶段,市场购房信心仍不足。此次广州允许外地购房者社保断缴3个月,通过降低外地户籍购房社保门槛来激活市场需求,可看作是在限购政策方面进行优化,后续不排除还会有相关的优化政策出台,进一步支持市场的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此举引发诸多猜想,这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开始松动,北京、上海、深圳的政策会趋于宽松吗?

一线城市政策调整或以纾困、引才为突破口

5月份各地迎来楼市政策的集中“松绑”。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5月单月,累计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近110条“稳楼市”政策,刷新历史纪录。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松绑的特征,从一季度的三四线城市为主,到4-5月份二线城市逐渐成为松绑主力,包括成都、杭州、厦门、南京等热点城市均加入“稳楼市”行列。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在政策调整上则较为谨慎。早在4月中旬,上海自贸区优化人才购房政策,但是全市整体的房地产政策并未有明显变化。此次的广州调整,虽然给限购开了一个非常小的闸口,但是仍显克制。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从全国政策放松的态势来看,明显呈现出一线谨慎、二线分化、三四线全面化的特点,这是由四类城市的基本面决定的。

具体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楼市现状各有不同。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分析称,根据中指监测数据,上海、深圳短期库存出清周期均在6个月左右,库存明显不足,其中上海在本轮疫情前市场已现企稳迹象,疫情打乱了市场恢复节奏,深圳当前市场情绪略有好转。同时,北京购房需求旺盛,本轮疫情前市场亦现企稳迹象。随着疫情缓解以及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北京、上海市场有望延续此前的恢复行情,深圳市场信心或进一步修复。截至5月底,广州短期库存出清周期超13个月,整体处于合理区间,但市场分化现象严重,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置业信心不足。

“目前来看,广州的市场和北上深有所差异,广州土地供应量大,商品房市场供给量也大,同时市场的分化程度更明显,因此在调控层面动作会相对大一点。”张波如是说。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进一步补充道,在目前全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的政策调整背景下,广州楼市政策适度松绑,情理上是可以说得通的。

那么,具体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地产政策走向及一线城市整体的调控方向,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上深在限购限贷等政策层面宽松的可能性非常小。陈文静认为,今年以来虽然全国多个城市对房地产政策进行了优化,但“房住不炒”底线仍在,一线城市整体市场基本面较好、人才导入能力较强,其政策调整预期相对较小,预计仍以微调为主,更多以疫情纾困或引进人才等为突破口,修复市场信心。

张波进一步表示,后续北上深政策可能会出现一定松动,但是更多针对土地出让环节,减轻房企拿地压力,以及与人才、生育政策相结合的政策预计会增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