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异答卷迎建党100周年!衡阳上半年经济发展交出漂亮成绩单

衡阳资讯助手1 2021-06-29 08:49:2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衡阳日报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复杂严峻的形势,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聚焦聚力现代产业强市建设,“一体两翼”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较新统计数据显示,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5.2%。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超过20%,民间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整体投资,企业效益和市场信心持续向好。

夯实发展根基,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链

产业链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5月21日下午,位于衡山科学城的万魔声学公司第600万套产品成功下线。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自2020年4月与衡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起,短短20天便正式投入生产。一年来,万魔声学(湖南)公司已建成产线25条,实现产值接近7亿元,目前正向上市目标快速迈进。

坚定支持万魔声学在衡发展,也是开展“产业项目年”建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必然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建立,给衡阳电子信息企业带来少有的发展机遇,衡阳电子信息产业必将迎来爆炸式增长,成为推动衡阳现代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金钥匙。”富士康科技集团衡阳园区外联总监雷鹏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链的建立还帮助该企业有效缓解了招工难、物流成本高等难题。

目前,我市正重点瞄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生态绿色食品、汽车、生物医药等14条优势产业链,积极“搭框架、摸家底、挖典型”,认真推进各项工作。今年一季度,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1%、47.9%;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3个,居全省第二。

据悉,我市还组织对14条优势产业链中的531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高标准制定了产业链企业资料台账,确定了2021年及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突破方向和工作举措,初步完成了产业链发展规划编制。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化援企倍增支持,开展“援企服务·助力倍增”专项行动摸排各产业链问题需求396个,已解决222个。

目前,衡阳市正以链长制为新起点,不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提升产业链的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推动14条产业链由“短”变“长”,由“弱”变“强”。

坚持项目为王,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6月21日上午,衡阳市2021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湖南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现场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120个,总投资408亿元,项目的开工实施进一步夯实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强市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为最强音,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推动县(市)区园区各平台以及国有企业集中谋划和组织一批大项目,并对全市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集中统筹和调度,逐市县开展项目观摩、项目竞赛、项目评比等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构建“881314”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逐季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已分两批集中开工项目222个,总投资9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48个,占比66.7%。项目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快于去年同期、产业项目推进快于其他项目的良好态势,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南岳机场扩建、特变电工5G科技产业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延伸产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等1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7.26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135”工程标准厂房等专项资金在全省占比超过10%。全市在线办结项目数1865个、排名全省第二,项目储备家底不断丰实。

向创新要活力,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源泉。而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衡阳城市交通大动脉的衡州大道,如今已成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建设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下好数字产业布局“先手棋”,有利于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制高点。根据规划,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依托衡州大道,东起高铁衡阳东站,西至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全长23公里,覆盖两厢约50平方公里,横跨珠晖区、雁峰区、蒸湘区、高新区及衡南县范围。

目前,这条炙手可热的走廊沿线密集布局着45个产业园区,涵盖了数字经济的主要产业,包括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高新电商产业园、颐高数字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极地加智慧医疗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17个产业园区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同时,还引进华为、中兴、腾讯、博思软件、科大讯飞、光云科技、海康威视等30余家数字经济引领型企业,汇聚了数字经济成长型企业860家,落地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18个。并成立了30亿元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母基金,获得了国开行、农发行等5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贷款,与华融湘江银行合作发行了20亿元“双创债券”......

数字经济正为衡阳发展带来巨大红利。据统计,今年1--5月,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6.3%,4个项目成功列入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镭目科技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衡阳智造谷、特变电工云集5G智慧工厂获评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全市电商交易额超过180亿元,活跃电商企业超过5300家,衡阳县、常宁市成功入围2021年度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荐名单。数字经济还带动了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目前,市区5G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新业态加快成长,科研和技术服务增长39.5%,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28.5%。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长70.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衡阳上下正凝心聚力,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