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志 | 溯青草桥前世今生,800余年命运多舛

衡阳资讯助手1 2021-02-07 08:44:0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湖南华侨城:风物志 | 溯青草桥前世今生,800余年命运多舛

衡阳八景名闻天下,以青草桥最盛。青草桥在何处?衡州城北,横跨蒸水,与石鼓山相距数丈。

大桥1186年始建至今,共有835年历史(1186年一2021年)。“潇湘八景画难描,雅爱衡阳青草桥。”是清代诗人朱佩莲的诗句。

诗人缘何雅爱青草桥呢?曾经这青草桥下,渔舟如织,渔歌如潮。青草桥头两端,酒家店铺鳞次栉比,素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称,盛景奇观传颂至今。

八百余年的风霜洗礼,关于青草桥的前世今生,无论是从桥本身的变迁说起,还是从酒楼百家或繁荣商贾说起,都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衡阳历史”,它的故事还得娓娓而谈。

青草桥被许多衡阳人俗称为“草桥”。关于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四月当时的衡州知府薛柏瑄在靠近蒸水注入湘江的河口的渡口——青草渡建了一座木桥,为七隧、长45丈,后被称为排名前列代青草桥。

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这座木桥焚毁于一场大火。于是,分巡道姜仪、太守林允宗、知县郭文习等人大集工匠修建了一座半圆形的石拱桥,并改名叫“永济桥”。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僧人海岸、圆木募捐对桥身进行修缮,桥两侧是悬建吊楼,建筑有40余间酒肆,风格别致。

此时期,青草桥头南的石鼓书院先后两度被宋朝皇帝“赐额”,步入书院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与睢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齐名的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首。

当时全国许多名流都至此讲学,如文学家苏轼、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大师朱熹、张栻等。一时间,这里就成了天下众多文人、商贾的聚集地。桥头草前街、草后街酒家林立,来客如云,堪称繁华之地。

//

不料,这片繁华在清雍正二年(1724)十月十三日深夜戛然而止。当时桥上的酒店大都打烊了,而其中桥南的一间酒店仍灯火通明,七八个喝得烂醉的酒客还不愿离去。

酒客酩酊大醉地手舞足蹈,众人踉跄中已分不清是哪个醉客把油灯撞翻了,酿成一场大火,将桥上的酒肆店铺焚烧殆尽。

知府孙元也以桥上开设店铺容易对桥造成损坏为由禁止民众再在桥上建屋开店。当时孙元还捐资为桥两旁立起了石栏杆,并在桥面加上铁锭。

于是乎,酒店悉迁桥头两端,不时递增,酒铺鳞次栉比。各家店前,酒旗千姿百态,迎风招展,猎飘舞。为了说明自家的酒好,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酒家老板们千方百计把自家的酒旗做得有特色,尽量使自家的酒旗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旗,让其随风飘展,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有的店家还在酒旗上注有经营方式或售卖数量等内容,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有飞在半天里的酒帘儿写着“青草桥二十年老坛”;也有的招旗写着“现沽不赊”;还有的在镶金旗上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等等。一时,桥乃名闻千里,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赞,誉为衡州八景之一。

//

到了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一场洪水将多数栏杆冲坏,桥墩也受损。这一次的募捐修复后的“永济桥”才被改称为“青草桥”。

但这座被修复的“青草桥”1944年被日寇炸毁。1956年衡阳市出资重建,是一座八孔石拱桥。1987年全部翻挖,改铺沥青混泥土桥面。历经数次大大小小的修缮,如今,我们见到的算是第5代青草桥。

有趣的是,关于青草桥的来历在《徐霞客游记》里还有这么一段:“此桥谓之韩桥,谓昌黎公过而始建者。”意思是说此桥是因韩愈要通过才建,所以又叫韩桥。但紧接着又说,“然文献无证,但有草桥之称而已。”

也就是说,由于没有历史文献可以佐证,只留下了草桥之名罢了。不过,韩愈当年确实来过衡阳,《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便是明证。

在公路与铁路尚未开通之前,青草桥可以说是衡阳交通的咽喉。无论是来自东方江西的赣商,还是来自北方的陕商、安徽的徽商,来衡经商都要在这里完成他们的商务来往,并在茶楼酒肆请吃请喝中洽谈生意,完成水陆货物的交接。

史书《经贸史述》中就提到:“青草桥头是衡阳经济发展的高度浓缩,百货交易的中心和最繁华的市场。”当时,耒水、潇水与蒸水三水上游的粮食、木材、煤炭、更有湘中之最的西湖莲子藕,以金华烟叶生产的“衡烟”……

商人、货主、船夫、渔夫、码头工人与挑脚行人汇聚于此。吆喝声、叫卖声与嘈杂声混成一片,拥挤的人流,使这里成为衡阳的主要交易市场。

明代陈安也在《衡阳八景赋》中描写道:“草入帘青,水沉玉碧。舴艋往来,灯明两岸之星,棹拂半江之雪。”就是当年青草桥两岸灯火通明、河面上船来船往,商贾往来频繁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晚清至民国期间青草桥一带不仅是衡阳较大的交通网络中心,还是当时的权政中心。这是因为当时的衡州府衙与清泉县衙就设在青草桥附近,这一带有府前街、司马横街,并且都与正街相通,并有象征城市的鼓楼和文化象征的石鼓书院。此外,设在此处的临蒸驿可以前往衡山、湘潭、长沙多地。

关于这个临蒸驿,据史书《城邑沧桑》记载称,衡阳于隋开皇元年(581)即有了驿站,即设在城北的临蒸驿,可以说是衡阳传统邮驿发展的开端。

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衡阳境内有3个驿站,即临蒸驿、城北60里的七里驿和城东南60里的新塘驿。这样说来,当时位于青草桥一带的临蒸驿还是衡阳的排名前列个驿站。

桥因酒名,酒因桥名。交通、商贸发达加上石鼓名山胜景,青草桥因此每天都是车水马龙。

自宋朝至明清,沿桥身两侧及桥头两端建有近百家小酒店,出售一种衡阳特产——湖之酒,以供游人、商客解乏提神。湖之酒酒香四溢,所有过路之人都要驻足喝上一碗,景象繁华热闹。

青草桥头酒百家卖的湖之酒,南朝盛弘之《荆州记》中便有记载:“湘东酃湖酒,年常入贡。”也就是说,当年青草桥头的近百家酒店卖的就是衡阳人自酿的一种香醇美酒,年年入贡的酃湖酒,过去叫酃醁酒,现在叫湖之酒。

到民国时期,衡阳境内酒坊达到177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并且多集中在青草桥一带。在衡阳酿酒业最盛时期,年产酒13300吨,占全省酒总产量的84%。

当时,品着美酒,吃着渔民从江中或垂钓或捕捞上的新鲜鱼虾,听听江风,看看渔火,一身疲惫全部驱散,这对商旅之客来说,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

青草桥是刻在衡阳发展年轮里不可抹去的一段历史,是衡阳的代表性地标之一。而地标的存在,总是要与城市发生“和谐的对话”。

一个地标承载的并非是单一的城市价值,更需要回应城市的“对话属性”,建筑的精神内核需要被更多元地展示出来,让城市里的人们可以简单地知道:这是一座有故事有生命力的城市,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城市。

光阴无声逝去,黯淡了昔日盛景荣光,现在青草桥头不见酒旗踪影,旌旗风韵也早已成为纸上佳话。

为不让草桥繁盛历史淡出城市视野,再展潇湘千年文化风貌,湖南华侨城携手国际先进设计团队,突破性打造草桥文商旅地标,不久将来,“青草桥头酒百家”“水村山郭酒旗风”之奇观会在青草桥头璀璨重现。

湘江为伴大雁和鸣,华侨城邀您举目共鉴,一座城市的荣光与梦想。

——END——

7500元/平方米

在售 普通住宅 板楼 联排 公园地产 江景地产

石鼓五一路与合江路交汇处 查看地图

2020年09月05日 70年

三居 四居 四居以上 |95-363 m² 全部户型

400-156-0036 转 415962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11人报名
立即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