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4部地方性法规出台 ,涉及这些领域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掌上长沙
日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湖南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2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就以上法规中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湖南首部地方性法规出台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大量的重要遗址、旧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以及重要档案、文献等,红色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
“此前,我省还没有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专门地方性法规。”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陈佳新表示,结合当前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将红色资源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和利用等纳入法治化轨道十分必要。
本次出台的《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有何亮点?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东楼介绍,该条例不仅对红色资源时间跨度和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建立联合保护管理机制,同时突出了传承利用,注重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作用。
“该条例确立了我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主心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代松介绍,条例明确由宣传部门牵头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联席会议还将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咨询、论证、评审等意见。
构建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我省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据统计,全省已建成水库13737座、堤防1.3万公里、灌区7.39万个、水闸12017座、农村饮水工程4万余处、水电站4431座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和利用面临新的挑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詹晓安介绍,为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防洪安全、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依法保护水利工程有现实需求。
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李金表示,该条例对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设置禁止性规定,并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湖南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体系,构建起符合我省实际、高效管用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明确“星级”要求,绿色建筑助推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我省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少有的绿色建造的试点省份。“我省绿色建筑工作起步较早,在全国排名前列个出台了《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谷本华介绍,相比较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60%,节水15%,节材7%,节约用地在10%以上,对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较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年来表示,《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实施后,将在打造宜居环境、保证建筑物可靠性和耐久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能化运营等方面提升广大群众住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该条例较大的亮点就是对绿色建筑等级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曾东楼介绍,《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基本级以上标准建设。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建筑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当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或者其他绿色建造方式,并按照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同时,鼓励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照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
依法治理超限超载,避免“以罚代管”
据统计,因超限超载引发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占比达到50%以上。“非法超限超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损害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一级巡视员姚茂椿介绍,目前上位法和国家政策已经有相应规定,但还需要结合湖南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湖南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同样重视保障货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引导货运市场良性发展。”
据悉,为避免“以罚代管”现象发生,该条例作出了轻微违法不予罚款的规定。如第三十一条规定,超限10%以内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予罚款,对当事人以批评教育为主。重点打击超限50%以上的严重超限行为。
传统的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检测主要是依靠公路超限检测站和流动检测两种检测方式,配有少量的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劳动强度大、执法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对此,该条例对科技治超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全面推进公路治超由‘人防’向‘技防’转变。”省交通厅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一级巡视员陈石祥介绍,当前湖南正加快推进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和省治超平台建设。全省规划建设不停车超限检测点758个,目前已完成329个,预计明年底基本建设完成。此外,省治超平台已完成初步设计,计划于2022年上线运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