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多管齐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衡阳资讯助手1 2021-09-22 08:29: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多台挖掘机正在挖土作业,数辆运土卡车来回穿梭……9月8日,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梅花小镇欢乐谷文旅综合体项目的施工现场,施工方正在抢抓进度,争取让新项目在今年尽早与游客见面。

来源:衡阳日报

多台挖掘机正在挖土作业,数辆运土卡车来回穿梭……9月8日,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梅花小镇欢乐谷文旅综合体项目的施工现场,施工方正在抢抓进度,争取让新项目在今年尽早与游客见面。

▲梅花小镇欢乐谷文旅综合体项目的施工现场(来源:衡阳县文旅)

2020年,梅花村由村集体牵头,带领村民自掏腰包入股,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梅花乐园”开园售票仅半个月,营业收入就达到283万元。首次股民分红大会,让参股的村民们都领到了丰厚的现金红利。

为了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梅花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拉通产业路,因地制宜将乡村文化和休闲旅游相结合,进一步盘活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入股创业。短短两年时间,村集体收入从负债20万元到收入10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市上下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际是不胜枚举。

蒸湘区临江村的天工开物葡萄种植基地内,成片的葡萄架下一串串翠绿色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衡南县工联村的大米加工装配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把加工好的大米进行装袋、打包、分拣,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即将装车发售;

▲常宁市平安村油茶林

常宁市平安村的油茶基地旁,以十里沙江等自然观光游为龙头,带动小型农家乐、游乐场、小桥流水农庄等建设,形成了“油茶小镇—油茶花谷—跑马场—梅埠一日游”旅游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

如今,在衡州大地,各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02

然而,就在几年前,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一直是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诸多短板。

发展资源贫乏。农村的耕地和林地已承包到户,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少之又少;发展动力不足。有的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思想不够重视,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有的村干部虽然意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也想有所作为,但面对困难时信心不足,干劲不足,往往半途而废;扶持政策乏力。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财政扶持、建设用地、税收优惠、用水用电、金融贷款、产业发展保险、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不能产生“造血”功能。

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壮大发展,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何而来?

2014年,我市下发了《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衡发[2014]7号),2017年市农委《印发〈关于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衡农发〔2017〕58号),明确了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规划、主要途径、政策扶持和保障措施,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我市巩固和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资产经营、资源开发、股份合作、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等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03

9月12日,衡东县大浦镇青鸦村的酥脆枣种植基地里,红通通的酥脆枣挂满枝头。看着手中源源不断的酥脆枣订单,果农们乐开了花。

“这片酥脆枣,既是村民的致富阵地,也是青鸦村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之一。”青鸦村党总支书记邓文彬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共种植190亩酥脆枣,产枣达1.5万公斤左右。仅酥脆枣一项,村集体就实现年增收50万元以上。

▲邓文彬在脆枣基地采摘脆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鸦村原为村集体经济少有村。2017年以来,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产业,将支部建设在产业链上,大力发展种养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2018年以前,衡东县仅93个村有集体收入,占行政村总数39%,全县村集体年收入总量不到300万元。近年来,衡东县先后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并由县财政每年安排引导资金300万元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整合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涉农资金,修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重点发展油茶、黄贡椒、黑木耳、黑土猪、麻鸭、禽蛋加工等特色产业项目。同时,探索出土地经营、盘活集体资产、领办合作社、实体兴村等8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村集体收入。截至去年,该县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少有村,全县村集体总收入达1200万元。

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1.29亿元,共有102个空壳村;2020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1.42亿元,空壳村全部清零。截至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1000万元的村10个,占0.40%;经营性收入50万—100万元村11个,占0.44%;经营性收入30万—50万元的村19个,占0.76%;经营性收入20万—30万元的村35个,占1.40%;经营性收入10万—20万元的村301个,占11.97%;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的村857个,占34.09%;经营性收入1万—5万元的村903个,占35.91%;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378个,占15.03%。

04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日前,我市下发了《衡阳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从2021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村标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个县(市)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个城区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彻底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目标,凸显处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决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文化程度高的种养专业大户、在外创业成功的返乡农民工、科技致富带头人、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人等优秀人才中选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切实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有开拓进取精神、群众公认的致富带头人选进班子。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考核细则,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作为提拔任用村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做到奖优罚劣。

进一步精准发展途径,提高创收成效。各地要因村制宜,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选准潜力较大、成效最显的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大力兴办村级服务组织,提供机耕、机播、种苗、肥料、技术指导、运销等有偿服务,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推进农村产业建设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企业和村联合发展模式,建立经济联合体,发挥企业和村资源互补优势,达到立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的。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县级财政要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村级产业的发展。各级财政要适当调高转移支付额度,保障村级正常运转需要,合理划分公共产品和服务,避免把大量本该由政府或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转嫁给村级组织,增加村级支出;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市、县两级财政应统筹整合发改、粮食发展、高标准农田整理、农垦、林业、水利等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项目实施主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国土资源、电力、水利、工商、税务、农村金融、保险等部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给予政策优惠,从贷款、税收、用地、用电、用水、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帮助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

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实现增值效益。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严格控制管理成本,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盘活集体资产,开发利用资源,加快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